比特幣交易所 比特幣交易所
Ctrl+D 比特幣交易所
ads
首頁 > USDC > Info

干掉華爾街?這不是DeFi要做的事_EFI

Author:

Time:1900/1/1 0:00:00

過去一年,DeFi生態開始在以太坊上成型,圍繞穩定幣、借貸、衍生品、去中心化交易所等業務誕生了數量過千的應用。被認為是新金融技術革命的DeFi,將帶來哪些金融沖擊與技術挑戰?縱覽DeFi生態現狀與未來走向,它將何去何從?

6月13日,巴比特首檔社區互動訪談欄目SheKnows第四期圍繞《搶灘DeFi,新金融技術劍指何方?》主題,舉辦了兩場線上訪談:分別是「技術革新,探尋行業浪潮」和「鏈上金融,解讀投資密碼」。

在下半場中,我們請到了MakerDAO中國社區負責人潘超、imToken創始人兼CEO何斌、加密數字資產研究者谷燕西和幣安研究院團隊,從經濟、金融視角為我們解讀DeFi。本場訪談由巴比特8問主持人賈小別擔任。

本場分享精彩紛呈,其中有諸多金句與大家先行分享:

潘超:制定一個經濟體的貨幣政策,難度遠高于在錯綜復雜的地形里駕駛一臺高速前進的汽車,即使裝備了最先進的自動駕駛系統,也需要警察和防護人員在機器犯傻時人為參與。何斌:最為重要的是,打造DeFi應該讓它成為我們常說的普惠金融,服務到那些「unbanked」不發達地區和人群,革不革掉華爾街的命不重要,萬物自有自限期。

幣安研究院:傳統金融世界的產品,我們預計保險業、資產管理甚至LIBOR這樣的關鍵定價機制等,將在未來10年里基于區塊鏈技術出現重大改革。

谷燕西:對于DeFi的應用推廣來說,必須涉及現有的貨幣和各種資產,而這些貨幣和資產都是在監管之下。因此,DeFi項目要推廣做大,就必須合規。

以下是SheKnows社區分享的最全內容整理。

問題1:在正式的訪談開始前,我想先問下幾位嘉賓,你們用過DeFi的哪些應用?是體驗者還是使用者?這些產品解決了你們的什么需求?使用過程中有什么感受?你們看好DeFi的理由是什么?

何斌:我本人算是DeFi的早期用戶,嘗試過很多應用,最喜歡,也是普通用戶最容易上手的是Dai和Compound。理由很簡單:美元>ETH>DAI>Compound10%年化利率。潘超:我是DeFi的重度用戶。從MakerDAO質押ETH借Dai,到Compound、dYdX去中心化杠桿交易,以及各種預測市場,幾乎和Dai有關的全部DeFi都玩了一遍。

對于剛接觸區塊鏈產品的人而言,使用Dapp有一定的門檻。你需要下載如imToken錢包或者Metamask瀏覽器插件去注冊賬戶、管理私鑰和與應用互動。

不過只要完成第一步,以太坊賬戶體系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所有DeFi之間不需要注冊新的用戶,可以無縫切換,這對于金融應用而言是殺手锏,不同市場之間的套利和清算是實時的。這意味著一個風險承擔者共享的池子,而風險承擔就是流動性的來源。

很多人認為去中心化應用慢,沒有意識到如果使用場景不僅限于炒幣本身,去中心化應用是最快的,只需要一個區塊的確認,這是中心化交易所的10-50倍。現在去中心化交易所與中心化交易所的差距主要是由于中心化交易所的先發優勢,而在未來,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前景是非常大的。

Fantom基金會:Multichain與Fantom的橋接仍正常運行,正研究發行原生代幣:6月1日消息,Fantom基金會在推特上發文稱,如前所述,Multichain橋在Fantom上是完全可操作且安全的,沒有任何變化。在Multichain的推文中,Fantom并未被列為受影響的鏈之一。盡管如此,我們正在研究原生代幣的發行,并繼續(一如既往地)與多家橋接提供商保持聯系。

此前消息,Multichain表示,目前仍無法聯系到CEO獲得必要的服務器訪問權限,將在UI上對受影響的鏈暫停相應的跨鏈服務,包括Kekchain、PublicMint、Dyno Chain、Red Light Chain、Dexit、Ekta、HPB、ONUS、Omax、Findora、Planq。[2023/6/1 11:51:51]

幣安研究院:我們團隊的一些成員都積極地使用DeFi產品。要說能解決什么我們的需求,那可能有兩個:一是在我們個人的長期持有的加密資產上賺取利息回報(如果我們借出資本的話);二是來測試這些DeFi應用,獲得對這個行業更全面的理解。

目前,像Compound,dydx或NuoNetwork這樣的平臺能夠滿足以下需求:輕松地創建貸款,提高資本使用率,有更高的透明度(當然...不同平臺間差異較大)。

從UI的角度來看,大多數Defi應用對用戶還挺友好的(如果與其他dApp相比,比如Augur)。不過對第一次使用它們的用戶來說,可能有點令人望而卻步。現有的DeFi用戶習慣于經常在錢包里轉移資金。然而,加密資產世界里的絕大多數參與者在區塊鏈上保持“安靜”,因為他們在中心化的交易所持有資金,而且幾乎不會將資金從一個錢包轉移到另一個錢包。

最近,我們對大型機構和VIP客戶進行了一項調查,發現只有10%的客戶用過任何形式的dApp。可見至少目前人們還不適應鏈上交互和管理資金,但如果平臺不斷改進用戶體驗,DeFi的世界將會變得更受歡迎,盡管這不會一蹴而就,但從中期來看,它具有巨大的增長潛力。

谷燕西:我是專門研究的,分享下看好DeFi的理由。我認為DeFi相關區塊鏈技術和加密數字資產會顛覆現在的證券行業和銀行行業。因為這兩個行業的最基本的基礎之一是清算。而分布式清算會取代現有的中心化的運算。因此所有這兩個行業以上的機構,職能,業務流程都會被顛覆。

問題2:我們今天的主題是DeFi“去中心化金融”,這個詞是目前大家普遍使用的,但我知道很多老師其實并不認可這種說法,比如潘超老師認為更好的表達是“開放金融”,谷老師認為“去中心化金融”和DeFi是兩回事,大家能否簡單闡述下你們對概念本身的看法,我們要討論的究竟是什么?

谷燕西:我覺得DeFi這個詞挺好的,它的含義應該包括,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以及弱中心化和弱中介化。我認為各種分布式的應用,會普遍應用在銀行市場和證券行業。譬如分布式的清算,抵押借貸,穩定幣發行,去中心化的交易所等等。只是有一點,純粹的去中心化的應用,很難在合規的金融市場中得到應用,得到推廣。潘超:DeFi是基于區塊鏈上的資產,通過自動執行的合約,無需第三方的托管與審核,沒有身份歧視,任何人都可以參與一套金融體系。我們要討論的是金融的開放程度和透明性,而不是去中心化本身。

貝萊德:債務上限和銀行危機都不會阻止美聯儲本周加息:金色財經報道,貝萊德全球固定收益部門首席投資官里克·里德(Rick Rieder)認為,美國債務上限期限出人意料地提前以及最近的地區銀行危機可能都不會阻止美聯儲在周三的政策會議上加息。里德表示,美聯儲可能會將基準利率上調25個基點,至5-5.25%的目標區間。“然后,我認為我們將在較長一段時間內暫停加息,讓之前的加息滲透到整個體系中,”他說。美聯儲可能會“發出信號,表明我們正處于或非常接近”其加息周期的終點。“美聯儲表現出一點耐心是正確的,”里德說,盡管他預計美聯儲將繼續“在通脹問題上措辭強硬”。[2023/5/3 14:39:30]

何斌:DeFi我的理解是無需許可的、可信賴的開放式金融服務,其實沒有必要太糾結名詞用語,核心點是:

-Permissionless意味著任何人可以零門檻的參與-Trustless意味著不需要信任第三方,直接和機器、代碼打交道

最為重要的是,打造DeFi應該讓它成為我們常說的普惠金融,服務到那些「unbanked」不發達地區和人群,革不革掉華爾街的命不重要,萬物自有自限期。

幣安研究院:在我們最新報告里為明確討論范圍,對DeFi做了一個定義是:“一個由建立在無需許可的區塊鏈、點對點協議和去中心化網絡上的應用所組成的生態系統,用于促成借貸行為或金融交易。”

我們認為“開放金融”的概念范圍大于“去中心化金融”,前者包含后者。

“開放式金融”可以包括中心化系統,也可以是分布式系統、可以是區塊鏈平臺,也可以是非區塊鏈平臺。簡而言之,它可以代表了任何對新型金融實踐有貢獻的概念/應用,在這種金融應用中,點對點(P2P)是必要條件,不存第三方信任中介(并為此收取傭金)。

而如果狹義的定義DeFi呢,我們認為是特指去中心化平臺/協議,核心特征是不存在資產三方托管,用smart-contract代替。

問題3:DeFi是將一些傳統金融產品通過智能合約的方式來自動執行,使其具有去中心化特征。作為一個新金融的試驗田,它未來會不會取代傳統的金融呢?有哪些傳統金融產品適合用DeFi來革新?以及DeFi缺點和固有風險?

谷燕西:我認為DeFi最大的價值是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它能讓交易雙方直接進行交易,因此能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保證交易的最終性和提高交易資金的使用率。我認為最合適的比較應該是將其與中心化的金融模式來比較。而傳統的金融交易模式也就是基于中心化的交易模式的。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它是會取代傳統的金融交易模式。實際上不管是在證券行業還是在銀行行業,DeFi都會在根本上改變現有的金融交易模式。譬如在證券行業中,有分布式的清算,去中心化交易和融資融券。在銀行業,有基于分布式方式產生的穩定幣,分布式清算和抵押貸款。目前的金融市場中,基于中心化的方式執行的這些職能都會被DeFi所取代。那么目前的執行這些功能的機構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譬如清算公司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美國FDIC否認將要求Signature Bank的買家剝離其加密業務的報道:金色財經報道,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否認路透社關于其將要求Signature Bank的任何購買者剝離其加密業務的報道。

FDIC的一位發言人援引該機構的決議手冊表示,“在銀行的所有資產被出售和對銀行的所有索賠得到解決,以及收購者決定他們的投標條件之前,接管不會結束。”收購方將告訴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它愿意從破產銀行獲得哪些資產和負債”。

該發言人還提到了FDIC、貨幣監理署和美聯儲發表的兩份聯合聲明,其中指出銀行“既不禁止也不阻止”向任何賽道提供服務。據路透社報道,FDIC現在正尋求拍賣Signature和硅谷銀行,可能在本周末前完成。[2023/3/17 13:09:49]

DeFi最大的缺陷就是它對匿名用戶的支持。在現實的金融活動中,監管不可能允許匿名用戶之間的金融交易的。而所有的資產和資金都在監管之下,所以如果DeFi需要得到廣泛的應用,就必須支持實名用戶之間的交易。否則的話,它就會被只限于數字資產的小規模范圍內。

幣安研究院:短期內不會取代傳統金融,長期看兩者都會互相滲透。我們眼下看到區塊鏈原生的應用想搶傳統金融的蛋糕,而傳統金融行業也正試圖用區塊鏈改造某些環節(盡管更多跑在許可鏈(PermissionedBlockchain)上),兩方的基因不太一樣。

比如像摩根大通(JPMorgan)的Quorum這樣的創新產品,是從以太坊(Ethereum)分叉出來的,合約跟以太坊一樣都是用Solidity語言寫的。

從長遠來看,這兩個“世界”預計將會聚在一起,或者至少這兩個“世界”之間的邊界應該變得可滲透。

傳統金融世界的產品,我們預計保險業、資產管理甚至LIBOR這樣的關鍵定價機制等,將在未來10年里基于區塊鏈技術出現重大改革。

觀察現有運行在以太坊上的DeFi生態系統,主要問題包括缺乏保險機制,難以贖回法定貨幣(可能限制參與者的數量的增長)和必須超額抵押等,其實不利于“未開戶”的用戶(即沒有加密資產的用戶)獲得資金/金融服務。

隨著加密貨幣和數字資產的接入點越來越多,將有更多的個人將能夠在任何價格和回報之間套利,比如DeFi系統中的利率和傳統銀行系統中利率出現較大鴻溝時,甚至游戲里的裝備道具都可以成為套利標的。

說到風險的話,其實先分個類比較好,我們認為有以下3種:1.區塊鏈特有的一般風險,比如網絡擁堵,鏈上交易費用不確定等;2.具體平臺的自身風險,比如智能合約設計缺陷,過于集中的利率治理(比如Dharma),或者預言機失效(比方說怎么將數據反饋到智能合約里)。3.監管風險,比如牌照,稅收,證券分類這些的不確定性。

問題4:觀察目前的DeFi生態,其實出現了冰火兩重天的態勢,火是指DeFi生態迸發出上千種應用,包含了穩定幣、借貸、去中心化交易所等諸多形態。冰是指資金體量非常小,基本是存量用戶市場,借貸業務占據了其中90%的比重。請問為什么會造成這種矛盾的現象?所謂去中心化金融的核心場景究竟是什么?是什么阻礙了它的真正爆發?

SBF考慮收購正在遭受重創的加密礦業公司:7月4日消息,加密貨幣交易所FTX US聯合創始人Sam Bankman-Fried表示,他將考慮收購正在遭受重創的加密礦業公司。

據悉,在6月中旬接受NPR采訪時,SBF說:“我確實覺得我們有責任認真考慮介入,即使我們自己不知所措。即使我們不是造成它的人,或者沒有參與其中。我認為這對生態系統來說是健康的,我想做我能幫助它成長和繁榮的事情。”(彭博社)[2022/7/4 1:48:52]

潘超:這種現象是因為我們還處于DeFi的早期階段。從去中心化交易所到穩定幣到借貸,實際上可以看做是一個由物物交換到一般交易媒介再到貨幣市場形成的過程。目前的DeFi是一個區塊鏈上貨幣市場的雛形,體量不大主要由于資產端。除了以太坊之外,很少資產具備強去中心化和高流動性。比特幣是一個,但是還沒有成熟的跨鏈資產轉移以及合約跨鏈的解決方案。

而去中心化金融要走向大規模采用,就必須豐富資產端,不可避免需要將“現實世界”的資產上鏈,比如黃金、債券和股票的合成品。這在一定程度上要依賴傳統權威機構,但是必須走的一步。這也是為什么我覺得DeFi更好的方向應該是開放式金融,而不是限定在去中心化本身。因為去中心化是有程度之分的,而且容易落入意識形態之爭。

何斌:DeFi本身才剛剛開始,先是從DEX去中心化交易協議開始,然后穩定幣起來了,緊接著借貸協議,更多的金融衍生品協議正在路上…確實已經有點現象了。但是目前還沒看到現象級的產品,TLV(TotalLockedValue)應該差不多在10億美金,交易體量和流動性還非常有限。

這是為什么呢?我個人覺得拐點時刻來自于「偶發事件」,真正的創新者在默默做事,水面看著動靜不大,一旦機會來臨,必然翻天覆地。

我們在做錢包,自己思考應該扮演怎么樣的角色,寫區塊鏈十年的時候想清楚了,錢包是用戶接入區塊鏈網絡的交互界面,DeFi是跑在網絡里的服務,我們要做的就是更安全、友好、無縫地對接這些服務。門檻足夠低了,爆發會在一剎那間,比如象「余額寶之于支付寶」,「紅包之于微信」。

幣安研究院:我認為一個是區塊鏈世界自身的門檻,如何開錢包,買幣都并不容易。第二個是匿名與信用借貸之間的矛盾,導致目前只有超額抵押模式的借款。但這些問題并不是無法解決的。比如個人真實征信記錄上鏈以后,是否可以實名信用借貸,從而不需要超額抵押,到時的平臺模式可能不是現在狹義定義下的我們所看到的DeFi。

問題5:幣安研究院團隊最近出具了一份報告《DeFiSeries1:DecentralizedCryptoassetLending&Borrowing》,是關于DeFi生態中的借貸業務的,因為是英文版,我想可能社群里的一些朋友還沒有看過,那么先請幣安研究院的朋友總結下報告的幾個關鍵結論,包括市場參與者的用戶畫像是怎樣的?他們參與的動機是什么?與中心化金融平臺相比,這些借貸產品的優勢是什么?

網絡安全公司Confiant發布警告:出現Metamask和Coinbase Wallet“克隆錢包”:6月15日消息,互聯網安全網絡公司Confiant發布警告稱,一種新型“克隆錢包”攻擊正在影響Metamask和Coinbase Wallet等流行Web3錢包用戶。Confiant稱該攻擊為Seaflower,是同類中最復雜的攻擊之一,普通用戶無法檢測到這些應用程序,因為它們與原始應用程序幾乎相同,但具有不同的代碼庫,允許黑客竊取錢包的助記詞來獲取資金。(blockchaintimes)[2022/6/16 4:30:18]

幣安研究院:與傳統金融產品相比,去中心化的非托管協議提供了幾個很有前景的優勢,例如:1.更高的定價效率,因為這些平臺的出現可以改善市場供需不平衡;2.借貸資本的可得性和速度還有透明度;3.抗審查性和不變性。然而,鑒于這類金融產品的實驗性質,它們也確實表現出對于托管產品的特定缺點,包括:1.技術風險(交易對手風險下降,但智能合約風險上升);2.低流動性(即,很難大規模的去借貸而不影響當前的利率水平)。

說到用戶動機的話,DeFi應用/協議給市場參與者們提供了不同的使用動機,比如對借款者,可以做空或杠桿做多某個資產或者借來使用權;對出借者,可以利用自己的資產來獲取利息;對以上兩者,存在跨平臺的套利機會。

問題6:現在在DeFi上面的借貸平臺模式是什么樣子?超額抵押會有哪些問題?近一年來,押注在DeFi中的資產呈怎么樣的趨勢?并分析背后原因?

幣安研究院:大家都知道,Maker是目前是最大的借貸平臺,以太坊上的DeFi生態總量的近80%資產被鎖在Maker里。其他大型平臺還有Compound,Dharma,NuoNetwork。值得一提的是,Fulcrum的勢頭最近挺強。自2018年1月以來,DeFi借貸市場上升勢頭是很明顯的,更多的抵押品被鎖定,更多的借貸協議簽訂,新平臺也不斷出現。但是,貸款人和借款人之間的不平衡現象似乎越來越明顯,因為出借需求多于去中心化平臺上的借款需求。

關于超額抵押,主要有兩方面的問題:

一是在現有的形態下,這些平臺無法幫助沒有加密資產的人。由于目前沒有可用的信用評分,貸款必須進行超額抵押,從設計上看,這減少了用戶觸及資本的機會。因此,這些借貸平臺不會像現實中的金融機構那樣擴大基礎貨幣量,因為簽訂貸款合同的先決條件之一是超額抵押(經常高達150%)。另一種基于信用評分的系統也在開發中,但并不清楚在沒有明確的KYC政策下如何設計這樣的區塊鏈借貸系統,反而有可能進一步“歧視”部分市場參與者。

二是無法進行高杠桿交易。雖然可以借入并將這些資金轉移到其他平臺上交易,但交易者在去中心化的平臺和協議上借款仍然興致索然,因為交易者需要進行超額抵押。中心化的交易所使得保證金交易更容易,因為它們依賴于中心化的自動去杠桿系統、復雜的清算算法和擔保金,允許交易者建立高杠桿頭寸。

潘超:同意幣安研究院說的鏈上交易不適合高杠桿,不過保證金交易是可以去中心化的,這方面可以看一下dYdX的最新產品。

問題7:潘超老師曾將MakerDao比作當前DeFi生態系統的“中央銀行”。也許是因為Maker是目前最著名的DeFi應用之一,可以發行“stablecoin”。但作為中央銀行,設定“利率”是一項核心任務。從現代中央銀行的歷史來看,精英化和特定的公式/數量目標治理都不能適應或經常落后于真實的市場條件。那么您認為未來理想的DeFi“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會是什么樣子呢?

潘超:一直以來,貨幣政策是既定規則與自由裁量(RulesvsDiscretion)的權衡。如算法一般的規則可以限制貨幣發行者的權力以及認知偏差,而自由裁量可以更為靈活的應對需求的變化,以及在遇到無法預見的黑天鵝事件時進行緊急救助。

理想的DeFi貨幣政策可以有更完備的數據和模型幫助制定者設定更好的風險參數,但不會消除人為參與。

我舉過例子,制定一個經濟體的貨幣政策,難度遠高于在錯綜復雜的地形里駕駛一臺高速前進的汽車,即使裝備了最先進的自動駕駛系統,也需要警察和防護人員在機器犯傻時人為參與。

問題8:用戶現在使用DeFi最大的門檻在哪里?小白或者普通用戶,怎么參與DeFi?

潘超:一是沒聽說,二是不知道該怎么用。對于小白用戶,最直接的參與方式是在imToken里換得一些Dai,存到Compound。你就可以躺著賺年化約10%的利息,同時已經掌握使用大部分DeFi應用的基礎了。問題9:作為DeFi生態中的“巨頭”,雖然Dai是去中心化的穩定幣,但是MakerDao的治理似乎沒有那么透明,大家對于穩定費的投票也一直有很多疑問。想問下潘超怎么看“鏈上治理”這個問題?我們看到tezos、Polkadot、星云都有在推進鏈上治理,MakerDao未來是否也會采用鏈上治理的方式?

潘超:MakerDAO的治理實際上是足夠透明的。每次政策調整Maker都會在各個渠道公布結果,而來自于以太坊的特征,所有的投票分布記錄都在區塊鏈上透明可查。我們也在每周的視頻治理會議上討論政策效果與下一步提案,任何人都可以參加。對于鏈上治理,我覺得從至少目前來看,鏈上治理是無法獨立存在的,一定會是鏈下和鏈上治理的結合。此外,不是所有決策都有必要放在鏈上,通過股東的投票來決定。

除了潛在的經濟攻擊和利益沖突之外,代幣的持有者并不一定是對具體事件掌握信息最充分,知識最全面的人。治理的目標是讓最專業和最關心系統長期利益的人來做決策,而鏈上投票是一個信息收集過程。

舉個例子,由誰來做項目的CEO還是CTO,可能是項目方本身最為清楚,這時候鏈下治理是效率最高的。而對于需要獲得市場參與者反饋的事件,比如Dai的穩定費率調整,就是一個不斷收集市場信號,通過試錯和糾偏,尋找到最佳平衡點的過程。

目前來看,MakerDAO選擇在這部分采取鏈上治理也是非常有效的。在未來等到基礎設施完善,尤其是身份體系建立起來后,Maker的治理會逐步走向一個完全的DAO。

問題10:imToken為什么想做dex?Tokenlon與常見的dex有什么區別?相對于中心化交易所,價格和速度如何解決?

何斌:首先,從做imToken第一天起我們就規劃了做交易。因為用戶存管在去中心化錢包的幣,為什么要挪到中心化數據庫里去交易?第一個這中間摩擦非常大,第二是是非原子交易,用戶需要復雜的操作過程,在看到以太坊在DEX協議不斷完善的情況下,我們從去年4月份,開始做去中心化交易所Tokenlon,最早采用Kyber和0x協議,支持兩種模式,閃兌和傳統訂單模式。運行了一段的時間,我們發現錢包用戶更喜歡閃兌的模式,但用戶會覺得Kyber的匯率沒那么好,現有的DEX也存在各種不同的問題,所以imToken開始打造新版Tokenlon。

與常見的dex區別:不像Uniswap或者Kyber一類的DEX,交易價格在鏈上計算,上鏈前無法確定成交數量。Tokenlon的報價所見即所得,簽單時的數量即是最終成交數量。

至于如何解決價格和速度問題?Tokenlon后端服務器提供高效的價格聚合服務,當用戶詢問報價時,Tokenlon服務器會對所有的做市商進行詢價;多個做市商返回的價格會在Tokenlon服務器進行聚合;最終,聚合后的最優的訂單會返回用戶。保證用戶在最快的時間內得到最好的價格。

問題11:分享下imToken對于DeFi的思考,如何幫助用戶降低使用門檻?

何斌:我最近真的在思考這個問題,一直看別人的項目,對接第三方的DeFi服務。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我們會用極簡思維做一些DeFi的嘗試,在我們的用戶群小范圍做一些實踐,主要是針對降低門檻和普及概念,敬請期待。另外一件事情,你我他都很容易做的就是,用imToken支付DAI買一瓶啤酒。問題12:谷老師在傳統金融行業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以你的視角來看,DeFi的未來業務形態應該是怎樣的?最大的規模的應用會一直是借貸嗎?關于支付這一塊你怎么看呢?

谷燕西:借貸肯定是最大規模應用之一,但我認為最有影響的應該是清算,因為這是所有金融業務的基礎,支付業務我認為是在最后才實現的,這是因為支付業務是現有的金融勢力最強的地方,換句話說就是很難在這個領域中獲得利潤。但目前分布式的借貸方式還是非常有局限性,因為它只限制在數字資產領域,還沒有實現同法幣的打通。而要同法幣打通,就必須在合規的前提下,這樣才能觸及到現實中的貨幣和爭取到同合規金融機構的合作。

我認為不同法律之間的跨境轉賬,會是一個主要的應用領域。它一定會是基于穩定幣和底層的分布式清算系統。這個領域也是Facebook穩定必會首先專注的領域。

我認為Facebook的穩定必會包括穩定幣的生成機制,和一個底層的清算結算網絡。如果Facebook的穩定幣也會同其他的美國穩定幣一樣,采用ERC20的方式的話,那我就會感到非常驚訝的。

實際上Facebook穩定幣的底層清算網絡會比他的穩定幣具有更大的價值。因為它可以支持比穩定幣更復雜的金融產品。因此這個分布式清算網絡會真正成為全球的金融基礎設施。至少我是希望會是如此。但具體如何要等到6月18號,Facebook公布他的穩定幣計劃。

問題13:Facebook推出穩定幣對XRP會造成很大沖擊嗎?怎么看Facebook推出的穩定幣?

谷燕西:穩定幣的市場太大了。所以會能容下多重穩定地運行。所以直接的沖擊我不認為會很大。而且Facebook的穩定必須是首先專注印度跨境匯款市場。與其他的穩定b業務應用領域,并不直接競爭。幣安研究院:Facebook之前的護城河是社交媒體,跟中國的微信很像,可以簡單理解為Facebookcoin就是微信支付里的數字,在不同的司法管轄區是大概率不能通用的。雖然很難預測Facebook這個項目最終是什么結構,但是這個區塊鏈很可能是私有的(或部分私有的),擁有Facebook本身的某種程度的權威。與JPMCoin類似,該項目可能成為加密貨幣和其他數字資產大規模采用的一塊墊腳石,同時有助于支付行業的“金融脫媒”,總得來說是以簡好事。

問題14:谷老師之前有在巴比特專欄發布過一篇文章,論述DeFi的合規落地,這個話題的討論其實不太多,因為大家會覺得,既然去中心化了,那也就沒有所謂被監管的主體了,DeFi產品為什么存在合規與監管的問題?

谷燕西:DeFi的應用合規,這既是各國監管的要求,也是DeFi本身應用推廣的要求。對于金融監管來說,他的首要職責是要保證市場的公平和投資者的利益。如果金融交易不受到監管,那么這些交易就很有可能破壞金融市場的公平和穩定,同樣也非常有可能損害其他的交易者的利益。而這些是監管機構首先要保證的目標。因此監管機構絕對會需要了解交易者的真實身份。同時也能監控金融市場的運作,以此保證金融市場的穩定和公平。

對于DeFi的應用推廣來說,如果要做大,那就必須涉及現有的貨幣和各種資產。而這些貨幣和資產都是在監管之下,以及受到監管的金融機構的掌握之中。如果DeFi應用不合規,那就無法觸及到這些貨幣和資產,也得不到這些金融機構的應用。就只能被限制在純粹的數字資產的小市場范圍。因此,如果DeFi項目要推廣做大,就必須合規。

Tags:EFIDEFIDEF區塊鏈NINEFI價格DeFi BidsVerify DeFi區塊鏈的五大應用領域

USDC
我交給他600個比特幣 結果他上周爆倉自殺了_BTC

2018年10月,運營著一家比特幣礦場的老板陳林在朋友的介紹下,分兩次給一個叫「比特易」的投資平臺總共投了600個BTC.

1900/1/1 0:00:00
趙長鵬:幣安有信心以合規方式為美國用戶提供服務;與Coinbase更應該是合作而非競爭關系_NBA

6月14日,趙長鵬在接受CCN采訪時就關于幣安在美國的合規性問題表示,幣安有信心以合規、安全的方式為美國本土用戶提供服務,并與當地監管機構和合作伙伴進行互動.

1900/1/1 0:00:00
ThunderCore 正式啟動權益池限時激勵計劃_UND

ThunderCore于北京時間2019年6月18日11點30分正式啟動權益池限時激勵計劃。該計劃由ThunderCore推出,旨在進一步建立與社區的互相信任,并且拓展ThunderCore基礎.

1900/1/1 0:00:00
福布斯:4大原因驅動比特幣突破8600美元,新一輪行情正在醞釀_加密貨幣

市場3個層面都在釋放利好信號。用戶方面,越來越多投資者加入進來;資金方面,2018年企業機構和投資資本投入超過300億美元用于建立基于區塊鏈的新平臺;監管方面,加密資產政策也越來越明確.

1900/1/1 0:00:00
改造跨境支付行業格局?Ripple向速匯金投資5000萬美元_PLE

據cointelegraph報道,瑞波幣運營方、美國金融科技公司Ripple于6月17日宣布,與匯款服務提供商速匯金達成初始期為兩年的戰略合作協議,將推動速匯金在日常業務中使用XRP.

1900/1/1 0:00:00
火星一線 | 幣安將持續對用戶賬戶進行合規檢查,違規者90天后無法充值和交易_BIN

火星財經APP一線報道,幣安官方今日發布公告稱,將持續對用戶賬戶進行合規檢查,以使Binance能夠符合全球范圍內的合規需求,部分用戶需要提供符合Binance服務協議的相關證明.

1900/1/1 0:00:00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