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于6月18日發布其加密貨幣Libra白皮書。白皮書開宗明義聲明,其使命是“建立一套簡單的、無國界的貨幣和為數十億人服務的金融基礎設施”;聲明Libra是由FB獨立的子公司Calibra發起的,由一籃子貨幣作為支撐,由獨立的基金會而非FB獨自管理,在區塊鏈平臺上運行的穩定幣;計劃在2020年正式推出,同時配備名為Calibra的數字錢包,推出獨立的APP。
白皮書一經發布,其“無國界的貨幣”、“為數十億人服務”的提法,即在全世界產生了極大的沖擊力,在中國更是引起軒然大波,很多人似乎認為這一愿景已經實現或者肯能能實現,認為Libra基金會將“成為數字經濟社會的全球中央銀行”,“Libra將定義貨幣史新坐標”,“Libra未來有望成為集央行與商業銀行功能于一體的超級銀行”,“Libra將對傳統主權貨幣體系,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貨幣產生顛覆性影響”,“Facebook發的不是幣,而是世界變革的信號彈”,將增強美國數字貨幣的全球霸主地位;“中國再不趕緊行動,將失去人民幣國際化的歷史機遇和在數字經濟時代應有的影響力”等等,其中不乏望文生義、脫離實際、驚世駭俗之詞,亟待甄別。
其中,一個突出的重點是,如何從“Libra與鏈生幣、法定貨幣關系,其掛鉤的一籃子貨幣如何構成、如何管理”等多維視角,去看待無國界的全球幣。
Libra與鏈生幣
顯而易見,有儲備資產支撐的Libra不同于比特幣一類沒有儲備資產的鏈生幣。
2007年美國爆發次貸危機,并引發令人驚恐的全球性金融大危機后,很多人對現行的國家主權貨幣,以及以一個國家的主權貨幣充當國際中心貨幣的體系充滿詬病,認為應當將貨幣的管理權從國家貨幣當局或政府手中剝奪,交給上帝或民眾自主管理。于是,2009年初,有人推出了運用區塊鏈分布式技術,按照系統設定的算法規則,非國家主導的網絡鏈生加密數字幣——比特幣,之后又催生了以太幣、萊特幣等越來越多的缺乏法律保護財富支持的鏈生幣,一度讓不少人認為,這將實現哈耶克“貨幣的非國家化”設想,形成超主權世界貨幣,將成為信任的機器、價值互聯網,將再造社會組織和生產關系,顛覆或取代現行的國家法定貨幣體系,催生全新的數字經濟與平等公正的美好世界。有人甚至將其上升到哲學、神學的高度狂熱吹捧。
王永利:PayPal用戶要將加密貨幣兌換成法定貨幣后才能完成購物支付:10月31日,中國銀行原副行長、深圳海王集團首席經濟學家王永利發文表示,美國支付巨頭PayPal進軍加密貨幣市場,比特幣等加密貨幣以及PayPal的股價隨之大幅上漲,這也讓不少人對加密貨幣可能顛覆或取代法定貨幣的信心再次反彈。王永利指出,PayPal與Paxos合作提供兌換服務,允許客戶通過其在PayPal的線上錢包購買、持有和出售加密貨幣是完全可能的,而且買賣這些加密貨幣也應該納入交易所在國家的交易稅或所得稅體系,按照稅法規定繳納稅收。王永利表示,現在還鮮有國家宣布允許這些加密貨幣可以作為貨幣在本國自由流通。因為這樣做,勢必會沖擊本國法定貨幣的流通和管理。在所在國家沒有宣布允許加密貨幣可以作為貨幣自由流通的情況下,PayPal要在其多達2600萬家商戶的龐大網絡體系上直接使用加密貨幣進行商品標價和結算,恐怕是很難得到貨幣當局或監管部門許可。王永利還表示,實際上,PayPal公司也聲明,其用戶可以用加密貨幣在其網絡上購物,但仍需以法定貨幣進行結算,即商家仍是以法定貨幣標價和結算,不會接受加密貨幣付款。購買者實際上是需要先通過PayPal提供的兌換服務,將加密貨幣兌換成法定貨幣后才能完成購物支付。這才是所謂“用戶可以用加密貨幣購物”的真相。[2020/10/31 11:19:08]
但十年來真實的現實,慢慢的讓越來越多的人發現,比特幣一類網絡鏈生幣,并沒有真實的價值或資產作為支撐,其價格完全取決于供求關系,很容易大起大落,難以發揮貨幣作為價值尺度的本質定位,可能成為一種可以炒作的虛擬資產,但難以成為真正的流通貨幣。
于是,一種用法定貨幣作為支撐的網絡加密幣——“穩定幣”開始出現。例如,先后出現的由網絡公司發行的USDT、GUSD,以及今年2月摩根大通銀行發布的JPMcoin等,都是與美元1:1等值掛鉤的穩定幣。所謂“穩定”,是指保持其與法定貨幣的比值穩定不變。
這種穩定幣,并不是像比特幣一類全新的貨幣體系,實際上只是掛鉤法定貨幣的專用代幣,就像在中國,法定貨幣是人民幣,但仍有一些單位有食堂飯菜票,一些商場有購物券一樣。這種代幣是在一定范圍內流通使用,被賦予特殊權利義務的專用幣,是不可以流出設定的業務范圍自由流通使用的,否則,就會沖擊法定貨幣的穩定,必要受到貨幣當局的嚴密監管。
聲音 | 中行原副行長王永利:人民幣沒成為天秤幣籃子貨幣未必是壞事:據澎湃新聞9月26日消息,中國銀行前副行長王永利撰文原題為《Libra籃子貨幣如何落地運行?》中談到,如果納入Libra籃子貨幣的國家不予控制,允許其本國貨幣大量兌換成Libra并廣泛流通,勢必對籃子貨幣的貨幣政策、國際儲備及影響力產生很大的沖擊,其中,美元將首當其沖。這可能與很多人一直認為的,“Libra的推出將進一步強化美元的全球霸主地位,未納入籃子的貨幣將會被邊緣化,一些弱勢國家的貨幣甚至面臨消失的可能” 恰恰相反。實際上,在SDR的貨幣籃子中,美元所占比例也是最高的,而且美國在IMF中還擁有一票否決權,那為什么美國還會極力阻止SDR成為全球廣泛流通的世界貨幣,而只能是一種政府間的儲備資產?其實就是防止SDR形成對美元的替代,沖擊美元的國際中心貨幣地位。所以,成為Libra的籃子貨幣,不一定就是好事,反而可能需要高度警惕!人民幣未被Libra納入其貨幣籃子,也未必就是壞事。[2019/9/26]
掛鉤籃子貨幣
與已有的只與單一法幣等值掛鉤的穩定幣不同的是,Libra被設計成與數種法定貨幣掛鉤的穩定幣。當然,目前尚未披露其貨幣籃子的構成和管理規則,但直觀感覺,這可能類似IMF的SDR。
實際上,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在超主權貨幣研究上,就有人對改革SDR,發展eSDR,使其能夠成為超主權世界貨幣進行研究或探索,但由于種種原因,特別是在難以得到世界最強國家支持的情況下,目前基本上沒有取得實際性進展。
Libra不是與單一法幣等值掛鉤,而是與一籃子貨幣掛鉤,其難度大大超過只與單一貨幣等值掛鉤的做法,之所以這樣做,可能是認為,只與單一貨幣等值掛鉤,就使得這種穩定幣的代幣性質非常明顯,難以成為可以獨立運行的無國界全球幣,難以擺脫對單一貨幣的依賴和歸避單一國家法律監管。同時,與一籃子貨幣掛鉤,也可能更方便持有籃子內不同法定貨幣的人兌換穩定幣。
聲音 | 王永利:虛擬貨幣與法定貨幣的兌換環節應該成為金融監管的重點:據經濟觀察報消息,原中國銀行副行長王永利日前發文表示,比特幣等網絡虛擬貨幣,可以在其網絡社區內使用,但不應到網絡社區之外流通。虛擬貨幣與法定貨幣的兌換,凡是公開的交易平臺,都應建立法定貨幣錢包(賬戶)的實名制,以及戶主與平臺定期向監管部門申報法定貨幣賬戶變動情況的制度,其與法定貨幣的兌換環節應該成為金融監管的重點。以虛擬貨幣進行公開募集資金(包括ICO)或開展期貨交易等,必須滿足公募基金或期貨交易等的管理要求。對利用虛擬貨幣或商圈代幣進行金融欺詐等違法亂紀行為必須嚴厲打擊。[2018/9/15]
但無論是只與單一法幣掛鉤,還是與多種法幣掛鉤,其本質上都是在各自網絡社區或平臺上運行的法定貨幣的代幣。
作為法定貨幣的網絡代幣,穩定幣從邏輯上就不可能顛覆或取代法定貨幣。
同時,這類與法定貨幣掛鉤,而不是與鏈生幣掛鉤的穩定幣不斷推出,說明這些大型機構已經不再接受或信任比特幣一類的鏈生幣,從根本上說,這也不可能對比特幣等著鏈生幣產生利好結果,如果Libra真能像宣傳的那樣成功流通,甚至可能給比特幣一類鏈生幣帶來重大沖擊!
撼動法定貨幣?
有人認為,貨幣一開始根本就不是政府主導的,只要人們信任和接受,任何物品都能成為貨幣,所以,比特幣一類鏈生幣,盡管不是現實的物品,一樣也能成為貨幣。
也有人認為,就像紙幣一開始也是以黃金等金屬貨幣做支撐的,但在得到廣泛認可后,就脫離金屬本位,轉變成為純粹的信用貨幣一樣,類似Libra這樣的穩定幣,一開始可能需要以法定貨幣做支撐,但到一定程度,完全可能脫離法定貨幣而獨立運行,成為真正的超主權世界貨幣。
這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實際上卻是似是而非!
中國銀行前副行長王永利:未來可以有代幣和積分,但是不要挖礦:近日,中國銀行前副行長王永利,通過分析貨幣發展歷程,得出“比特幣不能成為貨幣”的結論。王永利認為,區塊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表面看起來很美好,但至少現在很難解決我們的現實問題。[2018/5/19]
貨幣在實物貨幣階段,確實不是政府主導的,但現在貨幣已經徹底轉化為信用貨幣了。貨幣從自然實物貨幣發展為規制化金屬貨幣,再到金屬本位下的紙幣,進而到去金屬本位制純粹的國家信用貨幣,其演變是有深刻的規律和基本邏輯的,并不是像有人說的那樣,是由國家暴力推動,或以國家稅收作為支撐的。
其根本原因是,隨著經濟交往的發展,人們認識到,貨幣越來越重要,功能越來越豐富,但貨幣最根本的本質和職能還是價值尺度,而且必須保持貨幣幣值的基本穩定。而要保持貨幣幣值的基本穩定,就需要將貨幣從社會財富中獨立出來,使其成為社會財富的價值表征物、對應物,即要努力使一國貨幣總量與該國主權范圍內可以得到法律保護的可交換財富的規模相對應。其表現就是社會物價總指數的相對穩定。
由此,黃金等原來充當貨幣的貴金屬,就必須退出貨幣舞臺,回歸其社會財富的本源。貨幣則更多地表現為社會財富的價值對應物或表征物。貨幣的投放,除了央行購買必要的貨幣儲備物,如黃金、外匯等,以期確定貨幣幣值并贏得人們的信任外,更多的則是通過借貸負債的方式提供貨幣。而社會的貨幣借貸負債,則反映出人們對社會財富的預期。貨幣總量是可以調節的,而不是事先確定或完全受制自然物質的供應量,而是可以根據財富規模的變化靈活調節的。因而又產生了“貨幣政策”的概念和行為,并使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一道,成為當今社會宏觀調控兩大政策工具之一,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信用貨幣不是建立在政府本身的信用上,而是建立在國家財富基礎上,建立在政府率先使用和人們信任貨幣當局對貨幣總量的管控上。
正因為信用貨幣是建立在一國貨幣總量需要與該國主權范圍內可以用法律保護的財富基礎上,所以,信用貨幣也必然要與國家主權和法律密切相聯,也被叫作主權貨幣或法定貨幣!
中國銀行前副行長王永利:區塊鏈發展應跳出“比特幣區塊鏈”范式:近日,中國銀行前副行長王永利在清華大學做分享時,呼吁年輕學子,對比特幣應該有更加清醒的認識,理性看待區塊鏈,對新技術保持好奇,以學習的心態進行研究和探索應用,但不宜過度吹捧或以功利心態看待區塊鏈技術。區塊鏈的發展,應跳出挖礦造幣和封閉運行的“比特幣區塊鏈”范式。比特幣只是區塊鏈應用的一個突出成果,比特幣和區塊鏈是兩碼事,我們都應看清其本質。同時我們應當關注融合帶來的新機會,關注新舊產能轉換。[2018/4/8]
在這種情況下,要想推動實施貨幣的非國家化、超國家主權化,就會使貨幣的投放難以得到法律確定的財富的對應,就難以保持貨幣幣值的基本穩定,就難以成為真正的信用貨幣!
所以,比特幣一類網絡鏈生幣,不僅比照黃金的設計,總量和階段性產量均由系統嚴格鎖定,使貨幣供應量難以靈活調節,而且沒有法定的財富與之相對應,這是其難以成為真正貨幣的根本原因。
同樣,盡管法定貨幣確實是從金屬本位制脫胎而來的,但不代表穩定幣就能脫離法定貨幣單獨運行。脫離法定貨幣,穩定幣同樣沒有法定財富與之相對應,也就難以成為真正的貨幣!
Libra面臨的挑戰
要清楚的是,Libra是需要用籃子內的法定貨幣兌換產生的,是要有足額真實資產儲備的。人們交出法幣,形成Libra的貨幣儲備,這時,納入儲備的法幣就歸基金會所有和管理,基金會會將其擺布在銀行存款上,或購買流動性強的政府證券上,所獲得的收入用于該體系日常運行以及核心節點的激勵。
人們要換回法幣,Libra及基金會的貨幣儲備就會相應減少。
所以,穩定幣的投放和總量取決于需求方、持有者,管理方難以調控穩定幣的總量,不存在貨幣政策和總量調節問題,基本上不需要動用FB自己的資產。但這也使Libra不存在貨幣政策調控的問題,其基金會不可能成為數字經濟社會的中央銀行!除非基金會或其授權經銷商可以用Libra進行放貸,派生出新的Libra。但這就違反了其必須有等值法幣儲備的承諾!
基金會還面臨一個極富挑戰的問題,即在允許一籃子貨幣儲備情況下,如果人們用一種貨幣兌換成Libra,但又要把Libra兌換成另外一種貨幣,就會帶來幣種錯配的流動性風險和匯率風險,以及金融監管問題,除非規定其與法幣的兌換只能是原幣、原戶兌進之后,原幣、原戶兌出。但這又與其用戶匿名的追求相悖。
這就帶出一個Libra儲備資產的監管問題,即如何保證儲備資產不被挪用或兌換過程中遏制非法的資金轉換,以及控制好流動性風險和匯率風險?
進一步的問題是,人們持有Libra及其換回,是要做貨幣兌換,付出兌換費用并承擔匯率風險的,但持有它卻沒有利息收入。那么,它對人們的吸引力在哪里?人們持有它能做什么用?Libra真能解決現實世界投資貿易等交易的貨幣清算嗎?各國政府真的就能允許在本國的投資貿易等使用Libra結算嗎?27億的FB用戶真的就能自動轉化為Libra用戶?民間的貨幣真的就比國家貨幣有優勢嗎?
Libra的設計是需要100家左右的核心節點進行賬戶變動驗證與記錄,而要成為核心節點,每個單位需要繳納1000萬美元率先購買Libra,這對節點單位有何吸引力同樣有待考證。
很多人堅定的認為,利用區塊鏈可以實現點對點、零費用的跨境匯款和資金収付,但卻并不知道,要做到這一點,條件是非常苛刻的:收付款雙方必須都在同一個區塊鏈體系或平臺上注冊;収付或匯劃的只能是鏈上專用幣。
如果收付雙方不在同一個區塊鏈體系或平臺上,跨鏈收付就很難做到點對點。事實是,就像現實世界有不同的國家一樣,網絡世界也會存在規則和貨幣不同的網絡社區或平臺,存在著不同網絡加密幣的兌換與競爭。所以,網絡加密幣相對現實世界的國家而言,是無國界的,但從網絡世界看,依然存在諸多不同網絡國家的加密幣,存在著互相之間的兌換與競爭。
同時,如果付款方持有的不是一個網絡平臺的專用幣,那就需要首先將所持貨幣通過授權交易所轉換為平臺專用幣才行。收款方收到專用幣,如果需要轉換成需要的其他貨幣,也需要通過交易所進行交易才能實現,而兌換都是需要成本和時間的。這樣,從整體上看,難以做到點對點、零費用匯款,效率和成本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好。
如果在區塊鏈體系上過于強調用戶匿名保護,交易雙方難以對其專用幣賬戶或錢包的情況進行查詢,其使用專用幣進行清算的交易范圍就會受到極大約束,沒有中介機構介入,加強交易保證金管理,交易也很難完成。實際上,如果収付雙方都在同一家支付機構開戶,現在的支付清算體系照樣可以直接使用各種貨幣實現點對點、低費用匯劃清算,而且更容易滿足金融監管要求,整體效率和成本可能并不比使用專用幣的區塊鏈體系差!
現在的支付清算體系,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滿足法律監管要求,防止出現危害社會的問題如洗錢、逃稅、恐怖輸送等,直觀看,好像效率不如比特幣一類的區塊鏈體系高,但比特幣一類的區塊鏈體系高度匿名,卻難以滿足法律監管要求,實際上是不可持續的!
即使Libra實際推出開始運行,也還有一個監管對Calibra錢包是否需要設定限額的問題。就像我國對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賬戶,要求不能是一類戶,而只能是綁定一類戶的二類或三類戶,且賬戶存款和每日支付有限額,就是防止出現大問題。Calibra錢包同樣會面臨這樣的問題,如果在金額和開戶上不加限制,有可能出現嚴重問題。央行和金融監管部門如果對此無動于衷,則恐將嚴重失職。
必須看到,貨幣収付清算并不只是技術上能不能做到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合規監管和商業模式是否可行的問題!
中國的對策
在美國不斷有機構推出穩定幣,特別是FB推出Libra的情況下,是否需要鼓勵中國互聯網公司發行類似的加密幣?
有人認為中國應該大力支持互聯網公司發行和運用與人民幣掛鉤的數字貨幣,以與美國公司的數字貨幣抗衡,保護人民幣國際化能力以及中國數字貨幣的國際影響力。
但是,我國的互聯網公司現在就是在用人民幣進行支付清算,為何非要使用人民幣的代幣才可以促進人民幣國際化?!
應該看到,到目前為止,全世界的網絡移動支付方面,中國是相當領先的,在監管方面是有經驗積累的。對Libra的出現,應該高度重視、積極研究,但不能驚慌失措、自亂陣腳。
至于互聯網公司能否在全球用自己國家的貨幣進行収付清算,那并不是一廂情愿的,取決于用戶的選擇和各國監管的限制,即存在著各國貨幣的競爭,最根本的影響因素,是國家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
互聯網公司可能在技術上打造一個跨境的區塊鏈支付清算體系并不難,但要吸引足夠大的用戶和業務量,充分滿足法律監管要求,卻是充滿挑戰,要付出的成本極高,目前看,風險非常大,是否要做,需要非常審慎考慮和決策,絕不可盲目跟風,也無需政府行政推動。
目前,無論是比特幣一類區塊鏈應用,還是穩定幣一類區塊鏈應用,都是依靠推出專用幣,通過幣的升值預期,或者以幣募集資金的運作收益,增強對用戶的吸引力。但這種做法存在諸多法律合規隱患,其商業可持續性存在很大問題,對此也要有充分認識!
綜上,作為法定貨幣的代幣,與一籃子法幣掛鉤的選擇,其難度和挑戰遠大于只與單一法幣掛鉤的做法,其落地運行的可能性和實際效果并不一定比單一法幣的代幣更好;全球加密幣不等于真正的全球貨幣,無法取代法幣,更無法升級為超主權世界貨幣;貨幣與清算,不只是技術問題,其更需要滿足各國法律監管的要求,以及商業模式上可行;盡管目前的國家主權貨幣體系存在不少問題,但這卻是經過長時間優勝劣汰不斷演化的結果。在國家依然存在,實現世界大同或者至少實現世界多極化,世界最大的兩國乃至多國相互制衡,達成共識,愿意放棄本國貨幣——共同搭建超主權世界貨幣的局面出現之前,要純粹依靠技術手段打造出超主權世界貨幣并不現實!
由此,有必要提醒人們,在對Libra充滿期待和憧憬的時候,還需要保持足夠的冷靜和理智!
本文來源:王永利
Tags:穩定幣比特幣區塊鏈為什么換穩定幣DAI穩定幣是由哪個國家提出的鑄造穩定幣比特幣中國官網聯系方式40億比特幣能提現嗎比特幣最新價格行情走勢區塊鏈工程專業學什么區塊鏈存證怎么弄區塊鏈技術發
此外,美國的一些相關法律也值得借鑒,比如遺產稅。不難推測,美國高達40%-60%的遺產稅促使不少捐贈行為的生成和基金會的建立.
1900/1/1 0:00:00隨著秋天的到來, 天氣開始漸漸轉涼, 相信有不少小伙伴和菲李一樣, 一個不小心就感冒了!說起感冒這件事, 在中國人眼中似乎都不算是病,最常見的解決辦法就是:喝熱水! 但在日本.
1900/1/1 0:00:00廣告我們都知道是什么,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會接觸到不同形式的廣告。但是你能準確的說出它的定義嗎?本篇文章中,筆者分析解讀了廣告的相關概念、定義、本質,希望通過此文能夠加深你對廣告的認識.
1900/1/1 0:00:00擁有幾千年歷史的貨幣,可以向擁有接近40億年歷史的地球生命,借鑒哪些先進經驗? 對生命的認知歷程 我們對生命的認知,歷經了三個階段,其代表分別是——1859年.
1900/1/1 0:00:00中國基金報記者吳羽 2015年的福布斯“30位30歲以下創業者”,最近都很出名。有花3100萬和巴菲特吃飯的孫宇晨;也有網貸平臺被立案的趙潤龍;有的從掛牌新三板,到最后倒閉欠薪的張亨德;此外,還.
1900/1/1 0:00:00來源:鈦媒體 作者/李非凡 可曾想象,有一天,在你屋腳處沉默的那臺個人電腦,或許可以找到地外文明存在的證據?這樣地外訊息跨時空的“第五類接觸”不是科幻,來源于可操作的現實.
1900/1/1 0:00:00